首先我想说,在决定考研后大家一定会看许多经验帖,那么不管你看哪篇经验帖,都希望能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其中建议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是否真的可行。别人的方法都是参考,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看经验帖的目的是为了汲取其中适合自己的精华然后付诸实践,在备考过程中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方向,最终探索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是从2021年3月正式备考,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在备考数学专业时的一些经验。
第一,关于择校。如果在一开始不知道选择什么学校,那就先心无旁骛的打好专业课与英语的基础。大多数学校的初试科目都是政治、英语一、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每个学校的知识点都差不多,但是侧重点却有不同,把基础打扎实了等到最后确定学校也不迟。
第二,关于专业课。1.华师大版的数学分析上下册共两本,知识点有很多,光把课本吃透就已经足够了。数学分析这门课我选择的是听b站的陈纪修老师的视频课(BV12s411h7v4),基本上是每天一两节课,陈老师讲的非常好,深入浅出易理解。先听一遍网课做好这节课重要内容的笔记,把知识点都过一遍,重要定理一定要动手证明来理解其中内涵,因为很多时候听懂不等于会做,最后再做课后题。一定要记住回归课本,将重点放到课本上的定理、例题以及课后题上,因为课本上一些例题、课后题所代表的典型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尽量在第一次复习时就吃透。2.高等代数这门课虽然内容没有数学分析那么多那么杂,但是它注重整体结构的搭建。不管用哪个版本的书,我建议一开始制定计划就从章节进行划分,由大化小,精确到每天的任务。我选择的是听b站丘维声老师的视频课(BV1Pb411K7JA),很适合基础薄弱的我,也是每天一节左右。高等代数的多数定理不太容易理解,而且互相都有联系,所以我会把课本上的定理、定义和自己的理解写下来当做笔记,后期把笔记反复复习。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平时的复习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点的学习还要重视计算速度与准确度的提升,许多计算题不仅要会做更要保证在考试时的正确率。由于在后期我没有注重课本上的习题,不怎么喜欢动笔去做,导致运用一些定理是都是似懂非懂的,计算时也出错,所以成绩不太理想。希望大家引以为鉴,踏踏实实的进行全面复习,回归课本非常重要,要把书上的经典例题与课后习题做的非常熟练。
第三,关于英语和政治。1、英语的学习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始终的。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不管备考到了什么阶段每天都要坚持背单词,要把单词一遍遍巩固到考前,因为单词重要的不是背会,而是会认。推荐使用纸质书和墨墨APP一起背,这两者一起使用效果会更相得益彰,我是早上用纸质书,晚上睡前用墨墨进行巩固。有了单词的基础做起阅读就没有那么吃力了。前期英语一定要下功夫,到了后期就有足够的时间把精力放在专业课上。2、政治从八月份开始后大概每天晚上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听基础知识点,配合肖秀荣1000题增强巩固。选择题占卷面总分五十分,其中的17道多选题是政治拉分的主要题型,所以在平时要对有多个分点的知识点格外重视。由于每年的时政占了一大半,所以在后期要非常重视各种模拟卷选择题的训练,了解本年度重要时政热点。推荐大家使用一个微信小程序——苍盾考研,这几面收集了各个考研政治老师的考前冲刺卷的选择题,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每天利用闲散的时间刷刷题,查漏补缺,把做错的多看看。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只有我们自己。不管任何科目的学习最重要的不是你开始的时间,不是做过多少资料,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考研路上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最终都会在答卷上有所体现。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化解焦虑。这些许许多多的备考经验,总结下来无非就是:把握好学习时间、利用好碎片时间,然后不断重复、坚持。


感谢数学系四年的栽培,感谢帮助过我的家人、老师和朋友们,感谢所有的支持与陪伴。希望所有人在接下来的人生阶段,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都能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终有轻舟越过万重山,未来可期!